天亮要出门办事,提前更新,第二更会在晚上发出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一场小小的骚动……或者,甚至称不上骚动。从头到尾也只是几个人之间的谈话,连审食其等人都没有听到刘邦和刘阚究竟说了什么话。刘邦自然不会说,刘阚也没有告诉任何人。
但这件事所产生的后果,却是显而易见。
至少从樊哙和任敖对刘阚的态度就能看出端倪,这二人对刘阚的敌意,较之早前少了很多。
在历史上,刘邦究竟有没有参加这次行动?
刘阚不得而知。不过他能够感到,经过这件事之后,刘邦看他的目光,变得有些不太一样。
离开沛县的第四天,粮队经过一番跋涉,来到了一处名为昭阳大泽的地方。
所谓大泽,其实就是一片沼泽地。穿过这片沼泽之后,就是胡陵。那里有临时设立的军驿,可以进行短暂的调整休息,做些补充。过了胡陵之后,就算是进入了薛郡。从这段路开始,将会是一路平坦,能够直抵平阳。刘阚知道,如果盗贼动手,十有八九是在昭阳大泽。
按道理,在进入昭阳大泽之前,应该进行一番休整。
但是赵佗并没有这样做,而是骑在马上,督促粮队连夜行进,准备在夜色之中,穿过这里。
赵佗的理由也非常充足:“我们现在已经耽搁了一天的路程,必须要加快行进的速度。再说了,昭阳大泽外没有任何可供休整的地方,还不如连夜穿过昭阳大泽,天亮后就可以在胡陵休整。
那里房舍营地俱全,总好过荒郊野外的受蚊虫袭扰。
在胡陵休整半日之后,我们还要继续赶路,之前耽搁的一天时间,必须在五日之内追回来。”
经过几日的行军,粮队内部已经形成了几个小派系。
以刘邦为首的一派,人数最多;刘阚审食其等人周围,也聚集了一些人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群以沛县楚人雍齿为首的豪强子弟,也形成了一个小派系,和刘邦刘阚二人三足鼎立。
雍齿的祖籍原本是在楚国的都城郢(ying,三声),其先祖曾经在那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门下效力,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郢都大族。至于后来春申君死在李园的手里,雍氏一族为躲避李园的追杀,所以就逃离了郢都,躲到这偏僻的沛县里面,并成为了当地豪族。
在沛县,似雍齿这样出身的人,并不算少,在骨子里还带着一种世族大户的傲气。
所以,雍齿这些人自然不可能听从刘邦的调遣,更不要说刘阚这种在沛县没有半点根基的外来户。一群豪强子弟,自然而然的组成了一个小团队,游离在刘邦刘阚这两个群体之外。
赵佗对于这种情况,显然是非常清楚。
更明白,在这三个团队之间,刘阚的团队无疑是处于弱势。也不知是出于平衡三方势力的心思,亦或者是别有打算,赵佗在有意无意之中,总是给予刘阚等人照顾,对刘阚的态度,也比对其他人和蔼一些。不管刘阚是否有根基,这粮队是秦军的粮队,谁也无法忽视这一点。
一些惯于见风使舵的人,就在不知不觉中,也就依附在刘阚等人的周围。
人数虽然不多,不足百人。但有赵佗在后面暗中支持,自然就有了和刘邦雍齿抗衡的本钱。
赵佗要连夜过昭阳大泽,刘阚自然不会反对。
同时,刘阚更加确定,任嚣所选择的战场,恐怕就是在这昭阳大泽之中吧。
昭阳大泽地形复杂,丘陵密布,道路泥泞,更有暗河隐藏其中。想必任嚣就是要把敌人吸引在这个地方,而后加以歼灭。虽然说,昭阳大泽的地形会对秦军产生影响,但是对敌人的影响,也同样存在。只要敌人出击,凭借秦军的战斗力,足以全歼对手,从而获取胜利。
至于自己这些人,甚至包括赵佗在内的命运会怎样?恐怕只有老天爷知道……
真是好毒辣的一招引蛇出洞!
“将军,夜行大泽,当需谨慎小心。”刘阚向赵佗建议说:“敢情将军分为三部,前军百人先行三百步以探路,后军百人缓行三百步以警戒,中军押送粮草结阵而行,方为上上之策。”
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刘阚如今属于赵佗的心腹,自然也能够说上话。
而赵佗呢,一方面是因为任嚣的嘱托,另一方面则是因怀疑刘阚的祖上就是老秦人,所以也多了几分亲近。不过听刘阚这么一说,也忍不住用全新的目光,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。
任大哥看重的人,果然有些本事啊!
原以为是一个莽夫,没想到还会用脑子,若好好的培养一下,将来定然是我王麾下的大将。
在内心中,赵佗对刘阚又高看了几分。
“那你以为,当如何分派?”
刘阚说:“中军护卫者,需有勇士坐镇方可,由将军领军最为合适。中阳里人刘邦,在更卒之中威望很高,可以协助将军护卫粮草;沛人樊哙,勇武果敢,可以作为后卫,接应中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