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张须陀出征一天后,李靖带着杨英的密旨也登上前往广州港的船队。相比于张须陀的轰轰烈烈,李靖的出征冷清到竟然没有一个人来送行,甚至连水军统领来护儿也只是派出了自己的副将随着李靖一起出征,他则是在杨英的安排再次率领剩余的水军,沿着运河向着洛阳挺进。
水陆两路大军相继出发,战争的阴霾迅速笼罩了整个江南和岭南地区。无数的百姓沉浸在秋日短暂的丰收喜悦中,却不知道战争的苦难离自己越来越近。
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杨英,正在书房中冥思苦想如何再加上一把火,让那些只敢躲在后面的世家之人,都不得不跳出来,只有这样杨英才能堂而皇之的对这些世家之人下手。
大隋几十年来的放任,已经让大隋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,只有让这些世家之人纷纷跳出,再以铁血手段将他们就地摁死,从而打破现有的社会格局,这样大隋朝廷才能真正的掌控地方。
杨英想要做的事,才能放手去做!
在杨英看来,租庸调制是以户为单位进行收取赋税,也就是说,三口之家是一户,世家大族也是一户,缴纳赋税的额度都是统一而又僵化的,随着制度的长期执行,世家大族的残酷盘剥,大量的普通百姓失去土地,成为世家大族的佃户或者奴隶。
百姓依附世家而活,必然会受到世家大族的左右和掌控,这也就导致了古代皇权不下州县的奇怪现象。如果杨英想要打破这个奇怪的现象,最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有的赋税制度,将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成为朝廷赋税的主体。
这样的税收制度一旦实施,必然会触动世家大族的利益,无论是朝堂之上,还是在地方都会遭到世家之人的反对,甚至有些人会主动的跳出来,起兵造反,这是杨英愿意看见的,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收拾这些世家之人。
想通了一切的杨英,回头对着陈内侍说道:
“陈内官,你去把房玄龄请到书房来。”
房玄龄一直都在内史省担任内侍舍人一职,虞世基知道房玄龄是杨英的人,不敢过分为难,所以入职以来都让房玄龄负责整理一些文书档案,也算是比较清闲的工作。
当陈内侍找到房玄龄的时候,他正好结束今天的工作靠在书案上休息,得知杨英召见,向虞世基告假,便跟着陈内侍朝皇宫走去,值房中的虞世基看了一眼二人背影,继续埋头整理文书。
盏茶功夫,房玄龄二人来到杨英的门外通报一番,便被杨英请进了书房。房玄龄刚刚落定,杨英便开口道:
“玄龄啊,朕此次找你来,一来询问一下活字印刷术的进展,二来嘛,朕想让你明日在朝会上提一下这个东西。”
说完,杨英将自己编写的赋税改革制度递给房玄龄。房玄龄翻开一看,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,看到最后房玄龄的双手不由得抖了起来:
“陛...陛下,此时提出赋税改革怕是不妥啊,稍有不慎必会出大乱子的。”